我的爸妈从我25岁那年开始进入了一种名为“婚恋管理系统”的模式。
他们的催婚风格,从最初的“随口提一句”进化为“早晚各一问、节假日加急版、邻居联动升级包”。
春节回家,我刚拖着行李进门,还没坐热沙发,我妈递来一杯水,顺手甩来一句:“你表妹都准备二胎了,你呢?”
我:“我准备吃个橘子。”
我爸更直接:“你有没有考虑过咱小区门口那个张医生?家境好,人老实,我帮你加了微信。”
我看了看手机,果然有个陌生人请求添加好友,备注是“你爸介绍的”。
我一度怀疑我是不是误入了什么婚姻派单程序,我爸妈是系统管理员。
最离谱的一次,是我妈说:“我朋友的女儿也单着,要不你们俩处处试试?”
我:“???妈,我们俩都单着,不是就自动配对的好吗?我们不是流浪猫!”
她叹气:“你再不结婚,我都不好意思参加老姐妹聚会了。”
我开始思考,我不结婚到底是我一个人的决定,还是全家族的负担。
后来我跟她好好聊了一次:“我不是不想结,是我不想为了‘该结了’而结。婚姻不是KPI,不是到了年龄就要交。”
她沉默了一下,说:“我就是怕你一个人孤单。”
那一瞬间我才意识到,她的催促不是控制,是担心,是她无法掌控未来时,对我最大的表达。
我拍了拍她手说:“别急嘛,我要是遇到能让我愿意洗袜子的人,我立马结。”
虽然我妈现在依旧每天给我发相亲对象资料,但我知道,她的焦虑,是因为她太爱我了。
我呢,就继续“挑着过”,不将就、不凑合,等那个愿意一起买菜、一起抠电影券、一起吵架还不想分手的人出现。